新媒体创新班暑期集训圆满结束

发布者: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1-07-24浏览次数:1048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把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利用“致敬非遗”的大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新媒体创新强化班的暑期集训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主办,传媒与设计学院教师沈九美、邵婕带队,时间周期为202178日至722日。本次集训旨在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开阔学校师生的艺术视野、提升艺术修养。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非遗、认识非遗、宣传非遗、珍爱非遗。学校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沃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是我们新时代共同的责任。本次暑期集训共分为三大部分:蓝印花布、漆画、板鹞风筝。

(一)淳朴自然——蓝印花布

 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它的外表由蓝白两色组成,富有空灵之美。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可谓繁冗,主要是:刻版、刮浆、揭版、浆布、染色、显色和刮白。

 沈九美老师主讲的蓝印花布课程,吸引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沈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后,学生们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同学们认真地设计纹样、探讨和尝试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包括“凌云驾鹤”“鹿鸣吆吆”“蝴蝶翩翩”等多种设计纹样。716日,邵婕老师带领同学们去通州二甲体验蓝印花布的刮浆和扎染技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振兴老先生亲自给大家演示,面对老师们娴熟的手法,在场的学生都叹为观止。不仅出于对蓝印花布艺术的赞美,更是对生产者及劳动者的赞美。艺术是需要沉淀的,犹如蓝印花布的染色过程,需要一遍遍洗礼,一遍遍的起舞,才能发生质的转变。






(二)富有生命的艺术——漆画

  对于沈俊杰老师教授的漆画课程,学生充满探索和求知的决心。漆画的过程十分复杂,包括确定主题、构图、描绘、打磨和推光等。

  714日,学生们来到了沈俊杰老师的工作室,沈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创作灵感,让大家受益匪浅。沈俊杰老师耐心地讲述着漆画的制作工艺,学生们聚精会神,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漆画的奥妙。


                                                                                     


 沈俊杰老师参与同学们创作的始末,他不仅是大家专业上的老师,更是心灵的导师。作为初次接触漆艺的学生们,沈老师的耐心指导,帮助学生们克服了一个个小困难,完成风格各异的成品。



(三)空中交响乐——板鹞风筝

 板鹞风筝课程由张文智和黄跃进两位老师教授。张文智老师是江苏省板鹞风筝“非遗传承人”,黄跃进老师是南通市板鹞风筝“非遗传承人”,张老师曾多次代表中国进行比赛并获奖。第一课,他就强调“风筝起源于我们中国,只有南通的板鹞风筝能在空中发出和谐齐奏的鸣音”。张老师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文化,他希望南通的板鹞能走出家乡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来自东方的智慧结晶。

 课程中,学生们根据老师的讲解,分别对自己的风筝进行了“扎”“绘”。因为学生们都是第一次扎制风筝,两位老师都手把手耐心的为学生们示范讲解风筝的扎制技艺。张老师说“我们制作的是传统的风筝,我希望孩子们可以加入自己的设计,设计出属于他们这个年代自己的风筝。”整个过程虽然繁复,但是同学们每个人都非常投入,沉浸其中。



 集训的最后一天,沈九美老师和邵婕老师带领大家拜访了张文智老师。踏入张老师的家中,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制作精良、精美绝伦的板鹞风筝。风筝上的每一件材料都是张老师亲手制作,每一幅图案都是亲笔勾勒,这足以看出老人做风筝深深的执着与热爱。之后,张老师又为学生们逐一讲解家中珍藏风筝。其中一幅板鹞很奇特,风筝上面配有24个哨口,张老师说“我制作的每一幅风筝都有各自深深的内涵,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幅,这24个哨口就代表了二十四节气,而风筝的东南西北四个角分别画着各自代表的神仙,这就代表了时间与空间,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张老师将中国文化与南通板鹞巧妙融合的高级技艺,令学生们惊叹不已。

 板鹞风筝发出声音的主要材料就是哨口。张老师还介绍道“风筝的哨口小巧精美,却是用荔枝壳、板栗壳、椰子壳刮制极薄并配以大漆刷制而成,工艺十分复杂。”这不得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魅力与造物者的精妙技艺,张老师的作品无一不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入研究与探索。虽然今年已有七十岁的高龄,年龄却并没有阻碍张老师学习的步伐张老师不仅在板鹞上有研究,而且自学中国画和书法,书香气息渗透到家中每一个角落,张老师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临走时,张老师说“这次课程学生们学习收获了,我很开心。孩子们让我感到年轻、活力。我热爱风筝,和孩子们一起放风筝,仿佛自己也变年轻了。”







 本次新媒体创新班课程不仅让学生们体会到了传统非遗文化工艺,提高了学生们的眼界还加强了学生们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工匠精神”训练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意志品质,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校园艺术文化的氛围添上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将携手并肩,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开设特色校园文化、构建文明学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里生根发芽。